盛装来袭!2023商用密码大会等你来

来源:大河网 2023-08-09 17:27:30

入口处道旗招展,宣传立柱与展牌处处可见......8月7日,大河网记者来到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探访2023商用密码大会布展情况。

据了解,本次大会以“密码赋能美好发展”为主题,主要包括主题展、科普展、成就展、商用密码产品博览会、密码高端峰会和“热点”专题论坛、科普竞赛和密码应用安全竞赛、合作项目签约、线上展厅等活动。产品展示区约21500平方米,参展企业约300家,预计参观人数约3万人次。


(资料图片)

探秘游戏、互动体验,多个展区等你打卡

在“密码科普展”展区,500多个技术点、案例集、人物故事系统重点介绍了“密码从哪来、密码是什么、密码怎么用、密码怎么管、未来什么样”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并通过漫画、国画、油画等艺术形式和影像、互动、沉浸等现代方式增强公众对密码科技切身体验。同时搭配设计了科普学习线、藏宝探秘线两条体验路线,通过探秘游戏、互动体验激发观众对密码的兴趣,向公众普及商用密码、密码技术、密码应用等领域知识,宣传密码科学家精神,提升全民数字安全素养。

在“产品博览会”展区,布展的工作人员正在核对开幕式的资料。浪潮软件集团市场推进部宣传专员隋小宁告诉记者:“此次大会我们带来的是有即插即用、细粒度管控、适应复杂混合网络的技术优势的商用密码产品,可应用于生态监测、气象监测、城市管理、水文监测等场景,能够实现网络边界防护和数据加密通信。”

展览持续三天,现场登记取证参观

为方便观众观展,大会采取现场登记取证方式,观众可现场微信扫码登记,通过生成的二维码在入口自助机打印证件,或者通过手机号码、证件号码查询打印。领取打印证件后,观展观众可到服务处凭证领取卡套和挂绳,取证时间为9日至11日9:30—16:00。

观众领取证件后,经由会议中心1、2号门进入会议中心大堂参观主题展区,再经大扶梯参观密码科普展区、成就展,最后经过扶梯进入产品博览会进行参观,全程约70分钟,观展时间为8月9日至11日9:00—17:00。

此外,大会在主题展区、科普展区均安排有讲解员,9日9:30—17:00、10日9:00—17:00、11日9:00—16:30每10~15分钟循环讲解。

除了相关展览,大会还将组织一场密码高端峰会和十余场热点专题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与行业领军人物共同探讨密码应用领域最新成果和趋势,加快构建以商用密码技术为核心的安全防护体系,突出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前沿密码应用,为数字经济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藏头诗、叠痕法、阴符……

中国古代的密码技术有多厉害

密码,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司空见惯的东西了,无论是打开电脑手机、登录社交软件,还是网上购物、完成电子支付,都离不开密码输入这一环节。

尽管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忘记密码而感到头疼不已,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密码的出现和使用,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从古至今,密码都是保障我们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中国古代的密码技术。

“藏头诗”:古代密码的典型应用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这首诗是许多人熟知的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的作品。

单看字面,这是一首描写风景名物的诗作。不过,当我们把这首诗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会发现作者想要含蓄表达的真实意涵——“我爱秋香”。这种在古代十分常见的隐藏信息的方式就是“藏头诗”。

“从密码学理论来看,藏头诗属于‘替换密码’的一种,是古代密码的典型应用,密码是藏头诗的字的位置。”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安全系副教授张磊介绍,替换密码,就是通过特定的替换方式,把明文变成让别人看不懂的密文,以此来达到传递秘密消息的目的。

那么,密码学是什么?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网络与数据安全实验室教授聂旭云在《现代密码学》课程上介绍说:“密码学实际上就是研究解决信息安全的机密性、认证、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的技术手段。”

在聂旭云看来,机密性就是如何使得某个数据自己能看懂,而别人看不懂,认证即如何确保数据的正确来源、如何保证通信实体的真实性,完整性是关于如何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删改,不可否认性则是如何确保用户行为的不可否认性。

“叠痕法”:折纸中蕴藏的大奥秘

除了藏头诗,古代民间还流行着多种多样的密码技术,比如会意诗、图画传情、叠痕法、漏格板加密法等。从形式上看,古时的密码学更像一门艺术,它们的核心手段是代换和置换。

“代换”是指明文(即没有加密的文字)中的每一个字符被替换成密文中的另一个字符,接收者对密文做反向替换便可恢复出明文;“置换”是密文和明文字符保持相同,但顺序被打乱。

聂旭云以“叠痕法”为例,介绍其加密和解密的方法。叠痕法的使用,首先把信纸按照上下及左右的顺序折叠几下,然后铺平信纸。此时,将打算传递的信息按顺序逐个分开,写在折痕的交叉点上,每一个交叉点上写一个字。

当重要信息填写完毕后,再在空白位置填上公开的普通信文,尽可能把普通信文与秘密信文的文字通顺地连贯在一起。如此一来,一个简单的加密信件就做好了。解密的方法就是把折痕交叉点上的字整理出来,便可以接收和解读秘密信息了。

“为了防止秘密信息被他人察觉,使用这种密码时,也需要在编辑公开信文上下一点功夫,做到天衣无缝。如果在秘密的信文上再用一些暗语式的密码,那么就更难被人看出破绽了。”聂旭云说。

“阴符”、“阴书”:我国最早的密码学应用

古代密码,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军事活动中保密通信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兵书《六韬》中,记载了一种名为‘阴书’的加密方法。”聂旭云介绍了阴书使用方法,即把一封竖写的秘密文书横截成三段,派出三个人各执一段,于不同时间、不同路线分别出发,先后送给收件者。收件者收齐了三段文件后,才能知悉秘密文书的全部内容。“万一送件途中某一发送者被敌方截获,敌方也难以解读文书的全部内容,有效保障了保密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聂旭云表示。

此外,“阴符”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加密手段,颇类似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代码。聂旭云说,在《六韬·虎韬·阴符》中,武王向姜太公请教在深入敌境,遭遇紧急状况时,“以近通远,从中应外”的方法。

对于武王的提问,太公回答说:“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有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擒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誓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八种不同长短的阴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情况。太公接着说,“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张磊指出,“阴符”和“阴书” 目前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密码学应用案例。

《武经总要》:五言律诗的大“玄机”

用不同的代码来表示战事情形的方法,在北宋著名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也得以发扬。

“该书的作者曾公亮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研究出了中国古代已知最早的军事情报通信密码。”聂旭云说,作者曾公亮把军中常用的40种战斗情况,比如请弓、请箭、请刀、请甲、请枪旗、请锅幕、请马等一一编上序号,采用了类似密码学的思想加密信息。

不同于《六韬》中的直接以阴符长短来代替某种情形,《武经总要》中密码的使用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书中说,使用时双方须提前约定一首40字的五言律诗,文字不得重复。

聂旭云以王勃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介绍了该密码的使用方法:假如军队在战斗中粮食将尽,需要补充,前方将领就从“密码本”中查出“请粮料”的编码,即数字九。而诗句中第九个字是“五”。于是请粮的将领就将“五”字写到一件普通公文书牒之中,并在字上加盖印章。

当指挥机关接到这封公文后,在同一版密码本中查出盖印章的“五”字,得知该字在临时约好的诗中位列第九,再对照密码本上的顺序,就能够得知前方的情报。

张磊告诉大河网记者,类似“藏头诗”“阴符”“阴书”等古代密码技术,存在着承载信息有限、加密强度不高的问题,所以后来被更先进的密码技术所取代。

“但是,古代密码技术在早期的密码学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加密思想为密码学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其简单性和趣味性,在对普通大众进行密码学基本思想的科普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张磊说。

来源:大河网 杨露露 李东宝

责编:杜若森 审核:安艳鸽

关键词:

返回顶部